明星志愿2050
书架

第九十一章 中盛乐评(2/1)

    第九十一章 中盛乐评

    其后的两三个星期,邹杰伦都不断上各式各样的电视通告,举行签名演唱会,以宣传他的最新专辑。由于他上的节目大多都是胡宗宪主持的节目,同时他也是胡宗宪唱片公司所属的歌手,因而外界纷纷把他称作胡宗宪的弟子,虽然他的经纪人合约,其实是掌握在王大胖手上。对此,王大胖不以为意,甚至暗暗欢喜,带着这个名头,杰伦自然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关注。

    不过,尽管邹杰伦上了不少节目,又有胡宗宪不断在节目上打他的歌,但他的新专辑销量并非一开始就卖得很红火,只是一直在销量排行榜的十名外徘徊。考虑到当时歌坛的萧条,邹杰伦也毕竟是个初出茅庐的新人,而且专辑的售价极高,人们的正版意识普遍不强,所以这个短时期的销量统计还是让王大胖颇为鼓舞。

    “邹杰伦这张同名专辑是他的第一张个人专辑,里面以r&b风格的音乐为主,除了陶哲的专辑以外,我还是第一次看到有人会做出这么纯正的r&b唱片,总体来讲这张专辑比较偏向于非主流市场,喜欢新鲜的朋友不妨可以听一下。不过个人对这张专辑并不十分感冒,尤其是歌词部分,我几乎有一半的部分听不懂他到底在唱些什么。听这张唱片时,各位听众朋友可要记得拿着歌词,一一对照,不然很可能会听得一头雾水,不知所云……”

    王大胖看完这一段乐评后,拿起杯子,轻轻啜了一口茶,心道:这段乐评写得还算公允,杰伦的音乐确实有无法听清歌词的毛病,不过这也是无奈之举,不这样做的话,r&b的感觉根本就出不来。

    王大胖继续翻看桌面上的各种杂志报刊——这是莫晓云收集起来的,上面都有与自己公司旗下艺人相关的新闻,阅读这些报道,也是王大胖每天的功课之一。

    “在美国,你可以找到两百个以上的陶哲,但你找不到一个邹杰伦,因为邹的东西是属于他自己的。”看到报纸乐评上这段引言,王大胖心中一震,再看乐评的作者,王大胖更是吃惊得把含在嘴里的茶水全吐了出来。

    “李中盛?连大才子李中盛也听过我家杰伦的新专辑,还写了一篇乐评!哇,好长哦,看来他写得好认真。”看着李中盛的乐评占了报纸大半个版面,王大胖激动自语道。

    王大胖晓得,李中盛是八十年代流行乐坛最具实力的词曲作家和唱片制作人,有“百万制作人”之称。他制作的张爱嘉、潘越芸、陈淑华、辛晓其和林艺莲等女歌手的专辑,都是叫好又叫座的经典之作。现在见到这位音乐大师居然也听过邹杰伦的新专辑,王大胖自然兴奋。他马上拿起报纸,细阅起来。

    文章先介绍了r&b的含义,并总结出要唱好r&b的几个关键要素:歌手本身的节奏感、声线的黏腻、性感、持续不断。总之,歌手需要特殊功力才能完美地诠释r&b,而歌手自己的本性、对音乐的掌握能力等,也要很犀利才行。

    接着,文章开始分析r&b教父——陶哲的成就、影响及其不足之处,他把陶哲比喻为classiccoke,并说了一段让王大胖印象深刻的话:做出陶哲这种程度作品的人,在洛杉矶可能有两百个,许多可能做得比他还好。而且我们试问:陶哲创造了一个新的音乐形式了吗?或是他藉由r&b传达了很深邃的文化情感面吗?答案是“没有”,他只是把美国流行了很久的东西原班不动地移动到华语乐坛。

    下面的标题更是让王大胖精神一振:《本土脉络的发芽——邹杰伦的sprite!》。文章充分肯定了邹杰伦的音乐是一种本土化的r&b,详细分析了它的两个优点:容易演唱,旋律极佳,并总结了邹杰伦音乐上的三个特点:粗砺(rough)、模糊(blur)、街头(street)。而对于邹杰伦背后的填词人袁文山,李中盛也有很高的评价。

    不过在另一方面,李中盛也指出了邹杰伦音乐上的缺点:粗糙。“他专辑里的编曲并不那么精致,很多曲子听起来其实很像demo。”不过,李中盛对此表示理解:“当然邹杰伦这样年轻,他之所以冒出头又是在